段祺瑞的后人誰最出名
導語:身為軍閥三造共和!身兼國之大任,卻是兩袖清風!面對日本侵華,斷然拒絕合作!鐵骨錚錚的段祺瑞又有那些后人呢?段祺瑞的后人誰最出名呢?據悉,段祺瑞的一生有子女共九人,其中最出名的是三子段昌岱,曾經擔任過天津的政協委員;段昌義,據說是義子,加入了國軍,參加過抗日戰爭和淮海戰役,后來成為蔣經國的軍事顧問;四子長女段瑂,后來嫁給了曾國藩的后人曾昭德,后來移居香港。
段祺瑞的后人誰最出名
段祺瑞的長子段宏業應該是子女最多的一個,據說有九個,五子四女,這和他是個花花公子應該有關。其中,長子段昌世曾經在劍橋大學和早稻田大學就讀,不過在1949年后倒賣軍火被槍斃;二子段昌仁據說在新中國倒賣過小五金,多虧章士釗才保住小命;
三子段昌岱,曾經擔任過天津的政協委員;段昌義,據說是義子,加入了國軍,參加過抗日戰爭和淮海戰役,后來成為蔣經國的軍事顧問;四子長女段瑂,后來嫁給了曾國藩的后人曾昭德,后來移居香港。
而最小的女兒段慧敏好像至今還活著,曾經因為在是段祺瑞后人的原因被學校老師和同學嘲笑。次子段宏范,本身無能所以家業不大,只有兩個兒子,一個去內蒙古插過隊,一個也受過災。
再下一代的話,大多在各個領域,有從政的有從商的,工程師也有老師,各不相同,其中從事教育的比較多。比如,段昌義因為在臺灣地位較高后來移居美國,兩個兒子都是大學教授,一個在臺灣一個在美國。
段祺瑞是一代軍閥,所有他的后代肯定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新中國后,雖然受到了段祺瑞的好友和部下章士釗的幫助,但處境不怎么樣,知道后來毛澤東指出不應該上綱上線才回歸正常。
段祺瑞的后人誰最出名
“我們回來了,給你們鞠躬!”11月2日,合肥高新區河西村的一處田野里,細雨蒙蒙。當天是段祺瑞的祭日,全國各地數十位段氏后人來到合肥,拜祭先人。新安晚報、安徽網11月1日獨家報道了段氏后人來合肥尋根的消息,引起廣泛關注。此次,這些段氏后人得知了一個好消息——段祺瑞手書的珍貴碑石被發現了,這足以證明“段合肥”的根就在合肥。
千里祭祖淚滿面
她在爺爺墓前插好香,然后靜靜地站著,淚水從眼角溢出。在每座墓前,她都要默立一會兒。
段慧敏是段祺瑞最小的嫡親孫女。11月2日,她和女兒邸瑞瑋、段祺瑞長孫段昌世的孫女段虹,以及20多位段家后人齊聚一起,從合肥市區出發,前去祭祖。大約半個多小時后,段慧敏等人來到了段家先人們的碑石前。
段氏后人們陸續下車,將果盤、酒、黃紙等祭祀用品放置墓前。段慧敏徑自來到段祺瑞的父親段從文碑前,彎腰蹲下點燃蠟燭。她把香插在靠近墳頭的泥土里,雙手作揖,然后靜靜地站在墓前,表情凝重。記者發現,不一會兒,淚水從她的眼角溢出。段慧敏從口袋里掏出一塊小毛巾,不時擦拭。隨后,她來到一個個先人墓前,每一處都要靜默一會兒。
珍貴碑石被發現
小時候的一次“道聽途說”,讓他奔波尋找,終于在古稀之年,找到了珍貴的先人手寫碑石。
2011年9月,第一次回到合肥的段慧敏住了半個月。她和其他段家后人一起到處尋覓先人遺跡,但收獲甚少。“時間太久遠了!”沒有什么收獲的段慧敏回到天津后,一直惦記著此事。這一次,她終于等來了好消息。
原來,合肥段氏后人幾經尋找,最終找到一塊較為完整的段祺瑞給爺爺段佩手書的墓碑。發現碑石的合肥段氏后人、73歲的段昌懷告訴記者,他小時候聽說段佩葬在肥西小廟鎮青龍村一處叫何家巷的地方,于是多次和家人前去尋找。2011年夏天,他們再次來到這里尋找,一位村民閑聊中說起,自家用來洗衣服的“青石板”上刻著字。搬起石頭,人們發現“青石板”上寫著“祖考諱佩段大公之墓”,而旁邊寫著“孫祺瑞敬立”,立碑時間是1934年。
落葉從未忘歸根
這些年,她心里一直有個“根”。天氣預報報到“合肥”,她都會說一句,“那是咱們家。”
段昌懷還在何家巷發現了另一塊斷裂的石碑,也是段祺瑞手書,只是由于大部分內容缺失,難以看出該碑用處。“可能是段從文的墓碑。”段氏后人猜測道。段昌懷還發現了刻著龍鱗紋飾的漢白玉等,村民們都說那曾是段佩或段從文墓上的(裝飾)。
“我母親一聽墓碑找到了,眼淚‘嘩’就下來了!”段慧敏的女兒邸瑞瑋告訴記者,雖然天津合肥相隔千里,但多年來母親一直心系合肥。有時候看天氣預報,聽到報“合肥”了,都不由自主說一句,“那是咱們家。”當聽到在合肥發現了段祺瑞手書的墓碑時,段慧敏激動地說:“石碑在哪兒,我們的祖先就在哪兒,(我們的)根就在哪兒。”
段祺瑞的后人誰最出名
段希強的父親段昌岱(左一)與好友、袁世凱之孫袁家楫
段祺瑞的后人誰最出名
小站大咖后人說
1936年11月2日,段祺瑞因胃病發作逝世。他留下了親筆遺囑,即“八勿”:“勿因我見而輕啟政爭;勿空談而不顧實踐;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;勿信過激之說而自搖邦本;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;司教育者勿忘寶存國粹;治家者勿忘固有之禮教;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。本此‘八勿’,以應萬有,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,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。”雖然曾做過北洋政府的四任總理,也曾是政府的實際掌權者,但段祺瑞生前并無財產,所以遺囑無一字提及家事。這“八勿”遺囑是段祺瑞感當時國事惡化,寫給政府的“復興之道”,但在段家的后代心中,他們一直把這“八勿”當做遺訓謹遵恪守。段祺瑞的曾孫段希強也是這樣。
段希強的祖父段宏業是段祺瑞的長子,生于1960年的他自然沒見過那位叱咤風云的曾祖父,又因童年和少年時代處于“文革”時期,段家很少有人提起段祺瑞,段希強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段祺瑞的后代。
小站練兵園建成后,段希強去過幾次,從中了解了很多曾祖父與小站的歷史。在段祺瑞的政治生涯中,幾乎每一次失意和東山再起都與天津有關
2015年,段祺瑞誕辰150周年,他的家鄉安徽合肥舉行了紀念活動,段希強作為后人代表前去參加,也于自己的祖籍之地了解了曾祖父更多的生平往事。
段祺瑞一生的履歷與天津息息相關。1865年3月6日,段祺瑞生于安徽省六安縣太平集,父親段從文是個典型的莊稼漢,但祖父段佩卻是淮軍統領,從小把他帶在身邊,可以說段祺瑞是在軍營里長大的。
1885年,正處于洋務運動中的清廷秉承“師夷長技以制夷”的理念,在天津開辦了北洋武備學堂。時任直隸總督兼洋務大臣的李鴻章一手促成了此事。學堂的第一批學員,多是從淮軍中選拔的,段祺瑞就是其中之一。學堂分步、馬、炮、工程四科,段祺瑞被分在了炮兵科。段祺瑞成績優秀,有一次為李鴻章表演,海上風大浪急,只有他幾發幾中,大出風頭。1888年,段祺瑞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官費派往柏林軍校學習兩年,回國后任武備學堂教官。甲午戰爭中,段祺瑞率學生為陣地搬運炮彈,抗擊日軍。
1895年12月,袁世凱在小站練兵,武備學堂校長蔭昌為他推薦了段祺瑞、王士珍、馮國璋、梁華殿等人,其中馮國璋、段祺瑞與王士珍后來曾分別擔任民國總統、總理、總長,被稱為“北洋三杰”。
“北洋三杰”是大操閱兵時德國教官叫起來的。王士珍被稱為“龍目”,馮國璋為“是豹是狗”而煩惱,甚至鬧上了法庭,段祺瑞對“北洋之虎”的稱號則沒有異議。
小站練兵園建成后,段希強去過幾次,從中了解了很多曾祖父與小站的歷史。段祺瑞到小站后被任命為炮兵營管帶兼炮兵學堂監督,1901年,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時在保定設立了督練公所,主持訓練新軍的事情,下設三個處,段祺瑞就擔任參謀處總辦。由于此時袁世凱已經成為北洋大臣,因此他的部隊被稱為“北洋新軍”。袁世凱對段祺瑞很器重,幫助段祺瑞成為北洋新軍第三協的協統,也就是新軍中的高級將領。所以有人說,在當年的北洋武人中,段祺瑞絕對是高材生加實權派。
在段祺瑞的政治生涯中,幾乎每一次失意和東山再起都與天津有關。袁世凱死后,段祺瑞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,成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。與黎元洪的“府院之爭”中,他曾一度負氣到天津,后來在馮國璋的勸說下回京。
1917年5月,黎元洪宣布免去段祺瑞的總理職務,段祺瑞再次赴津。在1920年的直皖戰爭中皖系失利,段祺瑞下臺并移居天津。直奉戰爭后,直系失利,段祺瑞亦重新出山,被推為“中華民國臨時執政”(“段執政”之稱便由此而來)。1926年“三一八慘案”后,他通電下野,又一次在天津租界當起了寓公。段祺瑞1933年移居上海,直至1936年去世。
宦海的幾度沉浮,輾轉于京津等地,段祺瑞的家人自然受到影響。那時寓居天津的北洋政要多數都有房產,有的房產甚至多得令人咂舌。段祺瑞雖然位高,但卻是其中少數沒有房產的人。如今天津人都知道的位于鞍山道的段祺瑞舊居,還是當時他的學生借給他全家居住的。
段希強沒和曾祖父生活過,沒有對曾祖父直觀的記憶和印象,但因為段祺瑞一生沒有太多的積蓄和房產,所以包括段希強在內的段家后人大都遺傳了段祺瑞生活樸素的習慣,同時他也覺得自己和其他親人的誠實與誠信與曾祖父很相像
低調是段祺瑞后人的集體性格和寫照,如果要追溯其根源,段希強認為應該是從曾祖父那里開始的。段祺瑞把做官看得很重,號稱“六不總理”:不貪污肥己、不賣官鬻爵、不抽大煙、不酗酒、不嫖娼、不賭錢,這在當時實屬難得。
段希強隱約記得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曾祖父是在9歲時,那時他在家里看到一張桌子,家里的大人告訴他,那是曾祖父下棋的桌子。段祺瑞擅長圍棋眾所周知,關于他下棋的故事很多。《民國大人物》一書中記述,段祺瑞下棋喜贏不喜輸,有回兒子段宏業棋局占優,段祺瑞把棋盤一推,罵道:“一天到晚不干正經事,光會下棋,能頂什么用?”麻將也是他的一大愛好,段祺瑞堅信牌品就是人品。
段祺瑞晚年在天津的生活,就是在打麻將、下圍棋以及念經誦佛中度過的。段希強有一個表姑袁迪新,就是段祺瑞的外孫女,她曾講述過自己幼年時在天津外公家的生活。段祺瑞寵愛袁迪新的母親,把她們一家安排在前樓和自己一起住,還給外孫女袁迪新請來了家庭教師,教她讀書寫字。袁迪新的小學就是在外公身邊上的,而且從來不缺零花錢,只要向外公匯報說今天功課做得很好,就一定能得到獎勵。外公要是看見誰家的女孩腳上的花鞋好看,就會關照管家給小織(袁迪新的小名叫織姑)買一套來。所謂一套就是大號、中號、小號等都要買,以至于織姑常抱怨,怎么人家的鞋都有別的花樣,我的鞋總是一個花樣的?
段希強沒和曾祖父生活過,沒有對曾祖父直觀的記憶和印象,但因為段祺瑞一生沒有太多的積蓄和房產,所以包括段希強在內的段家后人大都遺傳了段祺瑞生活樸素的習慣,同時他也覺得自己和其他親人的誠實與誠信與曾祖父很相像。天津的近代史學者周醉天對此總結說,一些民國名人的后代——其第三代甚至第四代、第五代,雖然與先輩沒有直接的接觸,但他們都有一個共性,即大多數人都很謙和、不張揚,也很務實。這既是家傳祖訓的潛移默化,也是一種根植于血脈中的家族身份認同。
1933年1月,為避開日本人的威逼利誘,段祺瑞在蔣介石的力邀下前往上海。南下的段祺瑞就此告別了天津,直至逝世,他再也沒回過這個曾讓他進退轉圜多次的城市。
段祺瑞去世后,國民政府特予國葬。梁啟超評價說:“其人短處固所不免,然不顧一身利害,為國家勇于負責,舉國中恐無人能比。”天津《大公報》更是這樣寫道:“段先生對于中華民國的關系之大,為孫中山先生及袁項城以外之第一人。
段祺瑞的后人誰最出名
段祺瑞后人
段祺瑞子女有九個,三子六女,除了兩個早夭的,生下七個也都各自有子嗣,所以就有了段祺瑞后人,后來的處境大多一般,而且四散國內外,所以導致資料很少。
段祺瑞劇照
段祺瑞的長子段宏業應該是子女最多的一個,據說有九個,五子四女,這和他是個花花公子應該有關。其中,長子段昌世曾經在劍橋大學和早稻田大學就讀,不過在1949年后倒賣軍火被槍斃;二子段昌仁據說在新中國倒賣過小五金,多虧章士釗才保住小命;三子段昌岱,曾經擔任過天津的政協委員;段昌義,據說是義子,加入了國軍,參加過抗日戰爭和淮海戰役,后來成為蔣經國的軍事顧問;四子長女段瑂,后來嫁給了曾國藩的后人曾昭德,后來移居香港。而最小的女兒段慧敏好像至今還活著,曾經因為在是段祺瑞后人的原因被學校老師和同學嘲笑。次子段宏范,本身無能所以家業不大,只有兩個兒子,一個去內蒙古插過隊,一個也受過災。
再下一代的話,大多在各個領域,有從政的有從商的,工程師也有老師,各不相同,其中從事教育的比較多。比如,段昌義因為在臺灣地位較高后來移居美國,兩個兒子都是大學教授,一個在臺灣一個在美國。
段祺瑞是一代軍閥,所有他的后代肯定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新中國后,雖然受到了段祺瑞的好友和部下章士釗的幫助,但處境不怎么樣,知道后來毛澤東指出不應該上綱上線才回歸正常。
段祺瑞是好人嗎
段祺瑞是好人嗎?這樣的問題針對的是他的人格和品德,所以不是以成敗論英雄。而段祺瑞在這方面大多事情是在被人贊揚的,無論是民國同時代的人還是后世的學者都是如此。
段祺瑞劇照
段祺瑞被稱為“六不總理”,不抽、不喝、不嫖、不賭、不貪、不占;生活簡樸,為官清廉,一生沒有積蓄和房產,據說只收過馮玉祥一些南瓜;家訓是“不從政不從商不從軍”,不給兒子和家人謀取職位;晚年拒絕與日本合作,留下“八勿”遺囑;虔信佛學,一生吃素等等。
這樣的描述和記載有很多,如果都是真的話,段祺瑞不僅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是個特立獨行的人,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古今中外官員的楷模。但是也有不少人對這些表示懷疑,主要存疑的有兩點,一是有沒有積蓄房產,二是吃素是不是為了給三一八慘案懺悔。提出質疑的人大多可以提供許多證據,尤其是后一點,有許多當時段祺瑞親近之人的回憶,比如他的衛隊旅參謀長、他的女兒等,說他并沒有懺悔的意思,甚至說不但不懲罰衛隊還要獎賞他們,反而稱學生是“土匪”是“暴徒”,此外去慘案現場或者悼念大會上下跪也都是假的。
所以段祺瑞是好人嗎?他一生曾經四次擔任總理,四次擔任陸軍總長,連參謀總長和國家元首都各做過一次。對于一個如此“成功”的政治家而言,偽裝和作秀應該是家常便飯,所以關于他這么多的優點,絕對是有水分在里面的,不可全信。
張作霖和段祺瑞的關系
張作霖和段祺瑞的關系是什么?其實深究的話,張作霖和段祺瑞并沒有多少交集,倒是兩個人都和袁世凱有不大不小的淵源。袁世凱、張作霖和段祺瑞的關系始終維持在“利益”兩個字上,他們三人都是軍閥,表面同屬一心,實則各暗藏鬼胎。
段祺瑞照片
世人都以為袁世凱老奸巨猾,張作霖只是一介武夫,但也就是這個“武夫”,讓袁世凱吃盡了苦頭,而張作霖的實力也算強大,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,經常讓袁世凱左右為難。張作霖在名義上是袁世凱的手下,但其日益壯大的兵力也滋長了其日益擴大的野心,又或者說張作霖的野心從頭到尾都是這么巨大,他只是用自己的政治智慧不斷擴張實力,從日本人那邊也從袁世凱這邊,無論哪邊都只是張作霖的墊腳石。
段祺瑞是袁世凱的親信,在袁世凱去世之后入主了北洋政府,和當時的王士珍、馮國璋一起并稱為“北洋三杰”,可以說是被袁世凱所承認的人才。段祺瑞一生總共“三造共和”,這也是他的主要事跡。“一造共和”時逼迫了清帝退位;“二造共和”時因為反對袁世凱稱帝而失去原有職務,在袁世凱死后推選了黎元洪當大總統;“三造共和”時幫助馮國璋擔任了總統,自己則成為當時的內閣總理。
在袁世凱死后,經過幾多爭斗,段祺瑞等人成為了北洋政府的掌權人,但是張作霖和當時的北洋政府是沒有什么關系的,頂多是和他們有一些小爭斗,不痛不癢,張作霖還在成為“東北王”的道路上,因此張作霖和段祺瑞的關系也只是盡于此。
段祺瑞評價
作為著名的北洋之虎,段祺瑞無論是在民國時期還是在后世都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,無法蓋棺定論。人們對段祺瑞評價也都是既有正面也有負面,有人因為三一八慘案罵他是暴行,有人因為他三造共和稱他愛國等等。
段祺瑞和三一八慘案畫
段祺瑞早年三造共和,致電清帝逼其退位結束帝制,反對袁世凱稱帝,討伐復辟的張勛,之后通過武力統一全國,功勞是很大的。當時世人對段祺瑞評價是很高的,據說1924年的一次民意調查中,在北大學生選擇國內大人物的投票結果中,段祺瑞位列第四,僅次于孫中山、陳獨秀和蔡元培,比梁啟超、胡適都要高。
但是若以成敗論英雄,段祺瑞還是失敗者。一方面直皖戰爭被吳佩孚大敗,可見他雖然早年一直學習軍事,但是從戰役結果來看,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并不強;另一方面也就是他政治上最大的失敗三一八慘案的發生。衛隊向示威游行的學生開槍,據說段祺瑞知道后也感嘆:“一世清名,毀于一旦。”此后他就一直背負著罵名。
不過,對段祺瑞評價中有許多是對他人格的贊揚。他號稱“六不總理”,不抽、不喝、不嫖、不賭、不貪、不占,為官十分清廉,一生沒有房產;據說因為三一八慘案而一生吃齋以示懺悔,虔信佛學;晚年退休時,有日本人來找他去幫助日偽政府,他斷然拒絕,保持了氣節;病逝前留下“八勿”的遺囑,體現了愛國情操。
段祺瑞執政府舊址
段祺瑞曾經在1924年的時候被推舉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執政,相當于國家元首。而段祺瑞執政府舊址現在位于北京東城區的張自忠路3號,原來是鐵獅子胡同1號。
段祺瑞執政府舊址照片
段祺瑞執政府舊址是一片建筑群,它最早是雍正時期的一座親王府、一座貝勒府和一座公主府。清末的時候,這里被朝廷作為海軍衙門,不過等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,又建立了陸軍部。而且清政府把其中的建筑全部拆除,除了把中間的主樓修建成了歐洲古典風格,還在主樓的東、西、北面各自重新建造了一座樓房,東西兩座為巴洛克風格,西部作為陸軍部,東部作為所屬的貴胄學堂,后來又改成海軍部。據說修建的錢,是慈禧挪用海軍經費修頤和園所剩下的。所以段祺瑞執政府舊址,也叫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,一般對其的稱呼也是后者。
后來清朝滅亡,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時,這里就是總統府和國務院,后來又改成了總理府。等到段祺瑞成為臨時執政,又成了執政府。當年他被逼下臺時,這里被軍隊包圍,他逃跑后這里又被馮玉祥接管。抗日戰爭時,這里被日本軍隊占領,新中國后它成為中國人民大學的校舍,不過現在主樓歸清史研究所。
無論是晚清時期,還是北洋軍閥時期,這里都是全國政治或者軍事最高的單位,可以說是見證了那一段歷史。不過在2009年的時候,舊址的大門被一輛汽車撞壞,現在已經修復。
段祺瑞簡介
段祺瑞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北洋軍閥領袖,段祺瑞簡介如下,他生于安徽合肥六安,所以有個稱號叫“段合肥”,字芝泉,曾用名啟瑞,號稱“北洋之虎”,皖系軍閥首領,他晚年也號稱“正道老人”。
段祺瑞照片
段祺瑞年輕的時候成績非常好,畢業于天津的北洋武備學堂以及后來的德國柏林軍校,因此他深受李鴻章和袁世凱的重用,成為后者重要的幫手,負責統領炮隊,曾經鎮壓過義和團運動。袁世凱還把自己的義女嫁給段祺瑞做續弦,后來還一路保奏他升官。在袁世凱被削去兵權時,段祺瑞專門負責督辦陸軍學堂,曾經假裝兵變救了袁世凱。
因為有功,段祺瑞被清廷外放,但任江北提督。武昌起義爆發后,段祺瑞擁護共和,所以沒有真的去討伐革命軍,反而逼迫皇帝退位促使清朝滅亡。后來,段祺瑞多次反對袁世凱稱帝,推舉黎元洪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,討伐過復辟的張勛,被稱為是“三造共和”,之后通過武力解決南北分裂。不過因為他拒絕恢復《臨時約法》和召集國會,孫中山發動了護法運動來討伐他,最后運動失敗。
為了爭奪北京政府統治權,段祺瑞的皖系軍閥與直系軍閥發生戰爭,段祺瑞大敗失去統治權。而等到馮玉祥發動政變,他出任了臨時執政,也就成了國家元首,廢除國會,以臨時參政院代替。之后一位發生了三一八慘案,他被驅逐下臺。
晚年,段祺瑞拒絕與日本合作,最后于1936年病逝,享年72歲。這就是段祺瑞簡介。
此文由 網站目錄_網站網址收錄與提交入口 編輯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!: